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蓬勃青春力量,15vip太阳集团官网教育学院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史学习实践”为主题,组建了由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学院团总支书记张伟健与13名青年大学生一起的小甘露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来到中央红军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县,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长征起点寻初心
于都河畔再出发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牢记总书记嘱托,重走红色足迹。
江西赣州东部,于都河水悠悠流淌,滋养着这座叫于都的小县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6万人从这里集结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于都县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强调。
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为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定走好新长征路。时值“七一建党节”之际,教育学院小甘露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来到了长征出发地—于都河畔参观,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追寻红色足迹,表达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之情、践行革命先辈们的初心使命。
于都河畔,追忆峥嵘岁月
实践队一行来到位于于都县渡江大道东段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该纪念园位于于都河北部,占地面积约60亩,由主题雕塑广场,集结广场,纪念广场,长征渡口以及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组成,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队员们首先参观了主题雕塑,主题雕塑正面的主题为“渡河出发”,它主要体现的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情景。生动的画面让人忍不住心生敬意,若不是先辈们秉着执着的心态坚持革命,我们何来这和平的时代。雕塑背面的主题为“依依惜别”,体现的是于都人民依依不舍地送别出征战士的情景。当时的于都人民即代表大部分人民的心声,战士们为了人民而踏上战争的征途,多么伟大而又让人心疼。战士也是有血有肉会疼的普通人啊,却甘愿为了祖国安康而出征远方。
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庄严而威武,呈“双帆”造型,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象征红军长征于1934年10月18日从于都河出发。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于都”“倾情奉献”“渡河出发”为主题,周围的围栏上雕刻着红军渡河出发的八个分渡口,表明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碑座左右两侧镌刻了陆定一和叶剑英的诗,再现了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征途的壮烈场面,勉励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纪念碑前立着一面党旗以供瞻仰,团总支书记张伟健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在纪念碑前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实践队队员们的声响回荡在广场上,字字铿锵。张伟健表示我们一遍一遍的重温入党誓词,正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秉承前人的风骨,用我们的真才实干报效祖国。
聆听革命事迹,缅怀革命岁月
接着,实践队员们来到长征第一渡口的碑石处,队员们所见到的,只有一处石刻,一条修葺整齐的小栈道,队员们不禁产生了疑惑:桥呢?当年的8.6万中央红军是如何渡过眼前这条于都河的?
在讲解员口中,我们了解到: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央红军主力各部,奉命到于都河流域北岸大集结,共8.6余万人分别从东门等8个渡口踏上漫漫的长征路。他们的头顶,是敌人轰鸣的战机,他们的身后,是敌人逼近的脚步,而他们的前面是一条600多米宽没有桥梁的河流。这股刚刚燃起来的星星之火,在那片黑暗中几近被吞噬,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向这支人民的队伍伸出了援手,当地居民纷纷贡献出自己的家中的木材来搭建跨河桥梁,没有木头了,就连自己家的门板、木桌甚至是老人用的寿材都贡献了出来,连夜协助中央红军搭建起渡河的桥梁,而且到天亮又将桥梁拆下,躲避敌人。
在炮火纷飞的岁月里,在善与恶的交锋里,人民群众把手交给了他们最信任的人。就这样,1934年的中央红军踏上“军民鱼水情”建起的桥梁成功渡河,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颂唱传之袅袅,精神存之悠悠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队员们在88年前中央红军渡河的岸边唱起了一首《十送红军》,一曲红歌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见证着我们的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歌声穿越时光,8.6万余人面对没有一座桥的于都河,争分夺秒,整整四天,渡河远征。于都百姓心心念念的亲人们,很多再也没能回来。
重燃长征岁月,追寻革命初心
随后,队员们一同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内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篇章,无一不在记录着中央红军长征前后那段可歌可泣的壮烈史诗。实践队员认真的感受着那段历史,在纪念馆内追寻着红色的足迹,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往日被口口相传的历史,此刻却真实的出现在队员们面前,队员们不断触摸着,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队员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五大历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保留着红色文化,保留着长征精神,更保留着一种精忠报国的情怀。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同文物对话,同岁月对话,同老一辈共产党人展开精神对话,感受共产党人创业之初的艰险和舍生忘死为革命捐躯的伟大情怀。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征途上,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来到最后一个展厅,讲解员指着墙上陈列的带着刀痕的浮桥木板,缓缓为我们介绍《长征路上第一桥》的故事:于都河(即贡江)是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当地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共有8.6万人渡过了于都河,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开启了祖国的新篇章。至今,这段浮桥无声地诉说着88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以至于周恩来总理来到于都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弘扬长征精神,阔步新的长征
最后,在红军长征纪念园内,实践队员们展开了“于都党史故事我来讲”的党史宣讲活动。于都当地党史故事宣传册、音箱、话筒纷纷上阵,队员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向当地群众讲述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重温那一段英雄诗篇。当地不论男女老少全都驻足观看,听见于都的红色故事,听见红色历史岁月的回响,听见青年对红色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相聚云端学党史 百年征程守初心
上述活动均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带领学院师生“云”参观了于都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大家通过云端相聚于都,全体师生通过镜头踏寻红色记忆,感悟长征精神。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红军长征纪念碑前说到“我们来到红军长征出发地,来看看红军长征的出发是怎么样的,现在是新长征,我们重新再出发!”88年沧桑巨变,一个伟大的民族已然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路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当扣好第一粒红色扣子,奋发有为,勇毅前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百年光阴,峥嵘岁月。新长征之路,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新长征,我们再出发!我们会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决走好我们这一代人新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