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蓬勃青春力量,15vip太阳集团官网教育学院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史学习实践”为主题,组建了由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学院团总支书记张伟健与13名青年大学生一起的小甘露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来到中央红军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县,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
探访红色乡村振兴
潭头村,“硒”望之村
乡村蝶变美如画
为引导我院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树牢扎根基层、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远大志向,6月28日上午,教育学院“小甘露党史学习教育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西考察足迹,赴革命老区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开展探访交流、学习体验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昔日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江西于都是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潭头村是有名的红军村。受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制约,潭头村过去一直发展得较为缓慢,得益于脱贫攻坚战的强力推进,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奔上了小康路。
2019年5月20日,是潭头村村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强调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总书记质朴无华的话语和深厚真挚的关怀,温暖着乡亲们的心田,也照亮了潭头村幸福生活的前进方向。
潭头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努力,发挥富硒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脱贫致富,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特色旅游,美好的愿景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六月的潭头村,稻穗低垂,瓜果飘香。村头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视察时的新闻。实践队一行走进潭头村,从水塘抬眼望去:真美!满目青山之间,小桥、流水、人家,天光云影之下,粉墙、青砖、黛瓦,一排排小楼墙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充满了生活的张力与奔放,勾勒出乡村的诗意生活。村民脸上笑容灿烂。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和崭新气象,生活真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红火。
新老党员话党史
共悟初心勇担当
信念如磐,初心如故。实践队一行与红军烈士后代、抗美援越战士、老共产党员孙观发老人进行了一场“40后”和“90后”“00后”的对话。孙观发爷爷1970年1月至1975年3月在部队服役,其中在部队荣获连奖两次、营奖五次、三等功一次。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对话让队员们仿佛重回到那个枪林弹火的年代,看到先辈们的义无反顾、赤胆忠心。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这是以前我们村里的真实写照。”孙观发老人说道,“如今,专门有公司和我们村签订了认购协议,乡亲们都入社分红了。为了发展好旅游,我们村里还组建了潭头村旅游公司,开发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红色研学、土特产超市等一系列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了我们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现在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孙观发亲切地跟队员们描述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当地后发生的变化,他的话语无不透露着对党中央心系百姓生活、关心乡村发展的感激之情。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来到孙爷爷家走访,孙爷爷很激动地为成员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以及总书记的深情大爱,讲述了红色故事和村中一点一滴的变化。
最后,孙爷爷深情寄语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员们被老党员的事迹和革命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不断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初心使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蔬菜大棚架起致富路
在梓山潭头富硒蔬菜产业园,道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蔬菜大棚和水稻示范田,漫步田间,仿佛置身油画中。一排排现代化标准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就绿色产业及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实践队采访到了潭头村乡村振兴相关负责人。
据负责人介绍,潭头村组建了农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蔬菜基地务工、承包种植等方式,实现脱贫,逐步走向致富的道路。
如今,潭头村的富硒蔬菜、葡萄、优质稻等主导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乡亲们既能外出务工,又能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人和小孩,又有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贫困户还有分红收入。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当地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成果,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曾考察调研的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听负责人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生活有了新“硒”望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于都时,嘱托于都人民“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两年来,于都县委、县政府带领于都百万人民充分利用好富硒土壤资源发展富硒产业,全县富硒农业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于都硒博馆,实践队一行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在馆内,工作人员对当地所种植的富硒农副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并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展板的方式向大家普及“硒”知识,同时馆内还记录着当地富硒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于都人民所创造的光辉成就。队员们借助陈列的蔬菜产品,遍历于都县富硒产业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兴旺路。
从硒的名称,到硒背后的故事。从硒的发现,到硒对当地的经济生活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硒博馆围绕6+X建设,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硒科普”、“硒分布”、“硒产品”、“硒科技”、“于都‘硒’望”及“硒之延伸”。通过墙画、LED大屏、富硒产品展示,讲解员向队员们生动地描绘了富硒品牌的建设以及富硒品牌的未来规划。发现特色、发掘特色、发展特色。富硒农业产品是潭头村致富的起点,富硒产业多元化是潭头村发展的未来。“我们对硒的探索远不止于此,不仅是富硒蔬菜,我们还与中农硒科富硒技术研究院合作探索富硒技术路径,寻找多元的硒产业发展方向。”讲解员同队员们说道。
硒博馆的每一个板块,都展现了于都县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耕于富硒品牌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于都富硒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让群众增收受益的成功实践。队员们在硒博馆里认真参观,对当地富硒产业有了切身体会,深刻感悟于都人民始终在实现新“硒”望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的感人历程。队员们在看中学、学中思、思中悟。参观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是一次“察”有所得、拓宽视野的学习之途,也是一次“行有所益”的收获之旅。
传承红色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
升级发展节节高
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当年大约有2000人参加红军,是一个个充满着红色记忆的村庄。
潭头村有一个网红打卡点—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家。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里和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关切询问大家的生活收入情况。当时,孙观发家的年收入不算高。这几年,他家装修空房,办起了民宿,后来又开了农家乐和超市,生意兴隆。去年,年收入达到23万多元。孙观发的幸福生活,是潭头村旅游产业风生水起的缩影。据了解,潭头村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入股一同发展“富硒宴”特色农家乐、民宿、红色研学等旅游项目。红色研学以“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组织未成年人重走红色路线、瞻仰红色遗迹、倾听红色故事,吸引外来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2020年春节前,村民们第一次拿到旅游公司的分红,每户400元。今年春节,公司又发了80多万元分红,每户1000元。占地700平方米、能容纳600多人同时就餐的新“富硒食堂”也已建成,潭头村的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
春去夏至,时序更替。于都河依然静静地流淌,于都这座红色之城在新长征路上阔步前行,潭头村这面红旗,也正在接续地传递,在于都的致富道路上熠熠生辉。
潭头村入口的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潭头村实现小康的密码,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潭头村人始终感党恩、跟党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化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巨大干劲,以奋斗者的姿态践行着跨越时空的苏区精神,他们的乡村振兴路一定越走越宽广,生活一定越过越有奔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活动,实践队一行 增长了社会知识,开阔了视野格局。在场的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青春力量,勇担社会之责,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